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招聘 > 职场指南 > 正文

写给刚刚毕业步入IT职场新人的五个“关于”事项

来源:宁波新锦程 日期:2013/7/6 14:32:45 人气:90 标签:

 

     今年有很多大学生步入职场,作为职场新人,对职场充满了未知。接下来,宁波新锦程电脑培训中心王老师给大家一些职场建议,希望可以帮助职场新人度过职场门坎。


第一:关于企业类型

1、外企比较好吗

IT职场中,大部分同学比较崇尚在外企工作,经常能听见有朋友比较自豪的说自己新找的一家公司是“外企”。

其实按理说外企的环境和管理确实比国内大部分企业要更人性化一点,但是就我个人经验而言,选择外企要面对的问题也不少。比如外企比较信任具有国外名牌大学学历的职业经理人,当你25岁进入一家外企的时候,发现你的领导是35岁,等到你35岁的时候,发现你的领导是35岁,当你45岁的时候,发现你的领导还是35岁——这并不是一个长生不老的故事,而是在外企就职过程中,总会有名牌大学学历加身的职业经理人空降而来,这就大大影响了个人的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这种情形往往是因为外企自上而下的“不信任”所导致。

所以在IT职场中,外企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在国内民营企业日渐走向国际的今天,选择一个信任自己的企业才是最佳选择。

2、稳定型还是成长型

在求职过程中,企业可以被大致分为两类:

一类是大型的稳定企业:业务稳定,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完善,考核制度全面,监督系统比较健全。行业精英较多,遇到问题可以快速找到解决方案。升职加薪机制比较遵循制度。流程被切断,只需完成分内的事情,前期接触的都是纵向(深度)工作。

一类是中小型规模的成长企业:办事环节少,用人较灵活,决策过程简单。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升职加薪机制不刻板。经常能接触到横向(广度)工作。利于学习。

这里要强调一点,一般认为稳定型企业更适合学习,其实不然。在稳定型企业中学习的是方法,但是工作到一定程度,方法只是表层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深层的是原理。在成长型企业中,因为很多时候是经过点拨后的自学,所以对原理的认识更加清晰,脱离IT职场新手的阶段后,会寻找更适合当下情形的方法。

不过这也不能代表成长型企业就一定好,只能说各有优势。比如到了新环境需要立足时适合选择稳定型企业,而对自己专业知识极有自信较适合成长型企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或者根据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才最为明智。

3、干这个能干一辈子吗

这是我经常能听到的一句话,表现了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深深不满和控诉。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身体问题——许多程序员一到三十岁,因为工作强度的关系,会开始考虑转行问题;

自信问题——在专业上缺乏自信,急于转行;

对行业不热爱——步入IT职场为求一份稳定工作和收入,对本职工作无兴趣;

急于求成——见到其他人待遇好过自己,随后认为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

以上的几种情形,最常见的就是第四点。IT职场中最要不得的心态是将问题推卸给别人,而第四点中的情形更要不得——直接将问题推卸给企业甚至行业,却没想过是否是自己的问题。当我们在享受生活的时候,行业精英们在努力打拼,当他们打拼完有成绩了,我们却一边看着自己停滞不前的脚步,一边埋怨自己的行业,再一边想拥有这些成绩,这不是进步而是抢劫。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世界上并没有哪一种行业是“无法干一辈子的”。做程序员出身的有李开复,做设计出身的有佑一良品CEO许华伟,做销售出身的CEO更是数不胜数。问题出现时不要怀疑行业,出问题的只会是自己。如果自身对所在行业拥有坚持、热爱和钻研的心态,定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



第二:关于待遇

案例:某位求职者因为待遇原因想换到另外一个公司工作,后者答应能提供的待遇是10K,实时也的确如此。不过这位求职者在这家公司做了不到一年就离职了,原因依然是待遇问题。

那么待遇上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答案是每个月因为绩效不达标的问题,这名员工只能拿到5K的薪水,后被企业开除。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企业对普通员工的一场待遇“骗局”——当初承诺了薪水,实际却不给满额。其实并非如此,我非常理解求职者对于待遇上的无限向往,可对于企业角度来说,“能者多劳,能者也多酬”,薪酬待遇的高低,往往决定了将要在这家企业的日常工作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劳动合同中“绩效”一栏不是写着看的,拿着经理的待遇却只能干助理的活儿是不合理的。所以这位求职者丢失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个企业对其的信任。而待遇上,因为绩效问题,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好多求职类文章中都会提到怎样定位自己的待遇高低,提出了好多方案,恕我直言,在我眼中都是空话。比如:

要有自信和气场:假如一个老板或者上司被下属的气场震撼到,待在这种企业你会放心吗?

想好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我们需要摆正一个心态是企业并不是缺少某个员工就无法运作,其实员工究竟为企业带来了什么,他的上一层管理者清清楚楚;

对同行业的考察推断:这个对于个人来说实在是太难了,企业不同、个人能力不同、老板的观点不同等等因素都决定了不可能有一个标准值作为参考。

那么真的没有办法可以拿到一个满意的薪酬了?不然,其实薪酬的问题,说到底是员工与企业之间能否达成共识的问题,在IT职场上往往缺少这一环节,那么就要靠员工去创造这一环节。

以入职时为例,先同公司达成一个初步的薪资待遇,若此待遇没有达到预期高度,但又不想放弃这家公司,就与企业领导协商,在两到三个月的试用期过后,根据具体表现重新谈一次薪酬待遇。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1、表现出自己的自信,让对方相信试用期的表现足以提高自己的薪酬;

2、让待遇问题不那么“尖锐”,给企业足够的时间对员工加以考察评定;

3、更了解自己在企业中的实际价值,提出比较恰当的薪酬待遇。

第三:关于面对选择

案例:一位朋友在两家企业间犹豫不决。A公司是一家大型集团的成员公司,组织庞大,业务稳定,收入可观;B公司是一家正在成长中的公司,正是用人之际,公司领导为人亲和,日后前景无法预估。

很多人都会遇到类似的选择,两家公司各有优点,不知道选择哪个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最有益处。多数的方法是同企业领导或员工沟通,深入了解后进行选择。但是实事求是的讲,如同人无完人一样,任何一家公司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吐槽”。并且选择了之后,可能也工作没几年就离职了——除了创业班底外,很少看到一位员工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十年以上的。这就意味着我们选择放弃的时候,往往不在于企业的优点少,而在于缺点是否多。那么面对这种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要去看A公司规模大,收入稳定,而是要看其晋升机会比较少;不要看B公司领导为人亲和,而是要看其前途未仆,待遇中下。结合目前的个人情况,看看更加可以接受哪个企业的缺点。

其实不止上述情形,IT职场中很多需要选择的时候都适合使用这种方法,原因是IT职场中的选择都是“工作”范围,而工作的过程都需要坚持的心态去维护,比如新产品、新项目、新决策制度,某种程度上无视优点、更关心缺点,可以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从而将这种坚持的状态持续下去。

第四:关于跳槽

案例:面试的时候遇到求职者,两年跳槽三次。

说实话,在面试的时候,跳槽的频率是我着重考虑的一点。面试时问其频繁跳槽的原因,给的理由无非只有几种,其中最无法令人满意的理由就是“之前的企业满足不了其发展需要”——这句话只适合在IT职场打拼多年的精英,要知道企业之所以被称为“企业”,就是因为其深度远远超过个人。

IT行业中有一句话叫“工资涨幅同跳槽是成正比的”,无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我们应该看到其目标是“工资涨幅”而非“职位”,企业中决定一切的是职位级别而非薪资待遇,而在我看来跳槽是一种用晋升机会换取薪资涨幅的手段。我们常能看到原薪资10K的求职者跳槽后变为15K,但是很少能看到开发工程师跳槽后变成部门经理的。原因在于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信任需要在一段时间的工作磨合中逐渐产生,而跳槽而来的人往往会被加上“不稳定”的标签。

青年朋友们跳槽频繁无非是在向企业表现:

1、忠诚度有问题;

2、对工作容易产生倦怠,易放弃;

3、缺少正确的定位及规划;

4、急于求成,思想不成熟。

   对于初入IT职场的人,新锦程职业规划老师提醒各位新人,你们正处于学习期,所以必须安定下来学习积累经验,否则很难学到其企业管理文化的精髓。


 

    微信 QQ 电话